太阳集团电子游戏(中国)官方网站

架桥资本卢源:如何成就一个好基金?做好这三件事!

2016-07-21 15:48

【导读】本文是架桥资本董事、副总经理卢源在“架桥资本2016年度投资人大会”上的精彩分享。他从“术”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架桥资本的投资逻辑框架。


卢源有着丰富的资本市场从业经历及独到的投资眼光。他曾在德勤、申银万国等知名机构多年从事股票发行及财务顾问工作,在某医药上市公司担任十余年高管,对医药健康、互联网等行业,具有深刻理解。


卢源认为,要成就一个好的基金,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做资产配置。人民币基金的合理配置方案应该是三分,就是实现风险、收益兼顾,周期能够形成回流的配置。要在不同的风险和投资周期里面进行合理搭配,保证一个稳定的回报和回流。


第二,找好项目。找项目的核心就是找一门好的生意和找一个好的创始人,就是牛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的行业上一定要聚焦。适合架桥的好生意在产业及消费升级,或者健康、教育等和个人相关的发展主线上。


第三,项目执行阶段,做好风控、估值、下单、退出。项目执行要建立起投资逻辑的闭环,坚决反对快速决策;投资一定是有不确定性的,但是我们要投就是这个有限的不确定性。

以下是实录全文:


各位下午好!我在架桥主要负责投资工作。通过这几年不断磨砺,形成我的一些投资逻辑、框架,跟大家分享。


架桥资本董事、副总经理 卢源


我心目中的好基金:合理的资产配置,稳定的现金回流


接下来,我想聊一下我心目中的好基金的标准。这个得考虑人民币基金的特点。在中国人民币基金的绝大部分购买者是高净值客户而不是机构,和美元基金有很大的区别。我们需要做到怎么样才能让大家满意?


第一,管理团队一定要专业,必须有非常好的投资经验和职业操守,这点非常重要。


第二,要有合理的资产配置,有稳定的现金回流,这一点现在大家很关注,我们也不愿意让客户看到只赚估值不赚现金。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既实现“5+2”,又能让大家逐步回流资金,而不是所有的钱回流都在六、七年以后。


第三,能够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过去十几年,由于中国信托的刚兑,大家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非常高。这两年开始,(信托刚兑)一单一单开始暴。所以未来我相信大家会发现,如果一个七年期的基金能给你IRR 15%-20%,就是一个非常棒的基金。大家不要再期望暴富的机会,应该是没有的,世界越来越公平。


另外一点,坦诚的信息沟通非常重要,就是说做基金、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如果说你丑媳妇不愿意见公婆,其实这个公司是没法做到很好的运营的。


如果你恰恰赶上非常好的市场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你碰到了牛市,可能有特别高的回报;但是如果你的退出期恰好不在牛市,我相信应该是回归一个常态的回报。超乎寻常的回报往往离不开市场趋势的力量,没有牛市,都难免回归常态!


当然,另外一个赚大钱的可能性在哪?你虽然没赶上牛市的趋势,但是你提前捕捉到行业的趋势,你能够在五年前就看到别人没看到的东西,那你也赚钱了,能够赚到很大的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聚焦大消费和智能装备的一个原因。

如何成就一个好基金?做好这三件事——


如何成就一个好的基金?我觉得要做好三个事情——


第一,做资产配置。一个好的基金它首先要在不同的风险和投资周期里面进行合理搭配,保证一个稳定的回报和回流。


第二,我们要找项目。找项目的核心就是找一门好的生意和找一个好的创始人,也就是牛人。


第三,项目执行阶段,做好风控、估值、下单、退出。


1、资产配置


接下来我们从配置讲起。


我们首先看一个传统的人民币基金,能够去配置的,我觉得无非就是IPO的投资、成长期的VC投资、上市公司的定增。IPO的投资原来很快,这个退出期拉长了看平均是3-4年,平均的预期收益合理的是3-5倍,可能有时候更低。如果你退出时没赶上牛市,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第二,是成长期的VC投资,8-10倍的预期收益,有些可能高于10倍。如果你的VC投资策略是边打边撤,投了A轮,在C轮就解掉一部分,不是全部推到最后,基本上是6-8年投资周期,8-10倍的收益也不错。


第三,上市公司定增,周期很短,18个月左右,预期平均收益1.5-3倍。


风险等级最高是VC,其次是IPO,相对来讲最低的是上市公司定增。上市公司定增的好处是透明度高,而且提供了大家最需要的流动性,钱能及时的回来。成长期投资关键是在于,投资人对于行业的理解和对团队有没有看错。IPO投资,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它是一个套利的行为,也就是说你看准了。IPO的规模大,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投资成功确定性强,这也是为什么IPO收益会下降,你买的是确定性。这一块虽然是套利生意,但是因为周期拉长,也使得技术大幅度提高。


考虑到我们的主要客户不是机构客户,而是个人高净值客户,我们认为人民币基金的合理配置方案应该是三分,就是实现风险、收益兼顾,周期能够形成回流的配置。


2、项目挖掘


接下来看一看怎么去挖掘项目,就是怎么找到一门好的生意。客观来讲,生意的好坏对于一个基金的投资结果来说非常重要。一个再牛的人你现在让他去搞钢铁,他也很难搞好,这是牛人不搞烂生意的原因。那普通人遇到好生意呢?我举个例子,如果2001年你有幸拿到奥迪4S店的经营权,你不用动脑筋也能赚大钱。


什么算是好生意?举个例子说,垄断肯定是好生意,但是垄断不是我们的菜,可以忽略不计。轻资产是不是好生意?我可以很明确地讲,任何最后能够成为好生意的公司,资产一定不会轻,只是资产形式发生了变化,有些资产变成了费用。比如滴滴打车这个软件,花了太多钱去烧了,这些钱只是没有变成固定的资产。其实能成功的模式中没有轻资产模式,你要成功一定是重资产。


那么,看看我们对好生意的理解。


第一,毫无疑问,行业一定要在趋势上。这点太重要了,过去十几年,各位在深圳、上海、广州、北京什么都不用干,拿了钱买房比干什么都强,什么投资都不如这个。即便是收益低一点的房子,因为买房子有杠杆,你把杠杆算上去收益还是很高。


第二,要成为一个好生意,产业容量一定要大,或者扩张领域要强,因为这是规模,直接关系到将来这个公司做多大的问题。


第三,我们希望这门生意要有一定的壁垒。其实绝对的壁垒是不存在的,但是相对的要有,无论是资金、技术、经验,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存在,那你被别人超越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第四,我希望竞争格局还没有完全定型,大家都有机会,后发者有机会冲出去。


另外一点,这生意的可复制性一定要强,扩张路径要清晰可辨,这关系到速度的问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是希望这门生意对人的依赖性要低,因为我们做管理人实际上都清楚,人是最难管的,如果一门生意对人的依赖性很高,要大量靠人去做的话,做起来就非常困难,复制起来有很大的挑战,因为你很难保证所有东西都融在一体。


那么,我们再来看当下的好生意会在什么地方。


我们先看一些现象。传统制造业确实在衰退,但是自动化产业确实在崛起,这是毫无疑问、非常明确的事实。第二,实体商场确实有压力,网络电商也在不断发展,当然我相信第二点一定会有个平衡点,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因为网络成本会越来越高,相反房租则可能下降。第三,就是我们看到消费领域发生变化,海淘、海外旅游市场紧俏,大家都要买更好的东西。第四,我小时候我妈给我吃茯苓饼,挺好吃的,但现在茯苓饼没人吃了;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做烘焙的,叫桃李面包,这两年增长得很快,很奇怪。为什么整个烘焙行业,包括达利这样的公司都是下降的,桃李面包能够实现50%-80%的增长?它的逻辑是什么?它都在office和|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大学里面的超市铺货。年轻人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他早饭怎么吃?就拿一塑料袋包的面包,加上一盒牛奶就结束了。因为这样快,所以才有打游戏的时间,宅男的吃饭就这样吃。所以桃李面包在这块做了细分,而且还没其他人去做,所以这两年它在烘焙领域异军突起,它的股票从上市到现在,不管股灾多厉害,涨了很多。


当然我们还可以看到医疗、教育、体育产业都在保持增长。这两年跑马拉松还要找人帮你去报名,否则报不上去,教育就更不用说了。然后,水质污染、毒地、毒跑道的新闻不断,说明要环保,毫无疑问。


所以这就是说,核心的好生意一定在这些领域,产业升级,或者健康、教育等一些和个人相关的发展主线。


这是一个范围意义上的好生意,但是适合我们的选择在哪里?适合架桥资本的选择在哪里?我们要去考虑选择的维度,怎么去选择属于我们的菜?


首先,要求我们对这个产业有认知能力。你去投一家公司,你为什么敢投资它?因为任何投资都有不确定性,只有你对这个行业理解,你才能相信别人给你的逻辑是有可能成功的,如果你没有产业认知能力的话,这件事情肯定是做不了的,或者肯定会出一定程度的错,风险大大增加。


第二,要考虑我们团队既往经验和可协调的资源,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干什么的。架桥过往LP的朋友圈有很明显的特点,有消费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大一批是传统制造业,都在赚钱,所以我们会去做那两个行业,还有就是我们资源的能力范围。


第三,我们要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程度,这里我顺便讲讲我个人对互联网、医疗投资一些的看法。


在医药行业,我前前后后应该有十年经验,但是架桥资本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投过一单医疗的项目,除了先锋控股以外。很简单,因为医药行业,如果在研发端,早期最缺钱,但风险很大;而一旦成功就再不缺钱,得拼关系去投资。早期的风险太大,后期要投入的资源太多,所以我没有去抓这个。但是如果我要投的话,我会投一些什么呢?我会投一些医疗服务类的。这个逻辑是可行的,比较能看清楚的,也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互联网行业也是一样,从我们过往投的互联网行业项目,就可以看到最后跑出来的是什么类型的公司,都是盈利模式比较清晰的,比如游戏。


如果要投资互联网和医疗,我会投两个阶段,要么投在最早,要么投在最后。投在最早至少是以小博大;投在最后,我就是用高估值买确定性,它最起码可以让我保本或者至少赚一点还OK的钱。


那我们最终的结论是什么?我们的落脚点一定是广义消费和工业自动化。然后我们从投资阶段上来讲,我们一定是从后期逐步往前走。因为尽管后期的风险小,前期的东西风险大,但是你会的东西风险小,当你把后期的东西摸透了,整明白了整个产业你就可以往前走。所幸我们在前两年转型的时候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甚至有些惊喜。


接下来,我们要去哪里寻找所谓的好项目?


第一,毫无疑问是基于行业研究的挖掘。我一直强调,你一定得确定在一个行业里面做,要有清晰的格局理解,尤其现在要做大产业链里的小细分。因为很多产业,尤其热点行业,一定已经有很多人在里面玩了一圈,那你要找机会的话,要在大产业里面找小细分行业,这样才可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蓝海。


第二,基于我们既有项目的产业链去挖掘。我投了一个项目,比如说我投了捷佳伟创(833708.OC)、投了上海凯鑫(834957.OC),我就顺着产业链上下游去找哪家是靠谱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优秀的,它们认可的应该也可能是优秀的,而且它们的经验可以帮我们做很多的判断。


第三,从新三板市场里找项目。新三板是我们这些机构去找项目机会的地方,在这个领域大家是基于对产业的认知进行博弈,我认可,我去投。


另外投资机构间的互动,也是一个很大项目的来源。投资机构互动的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如果几个机构分担做的话,大家风险都降低。


但是无论如何,找好生意就要求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如果你对行业理解不深刻的话,你绝对不敢用高估值去投一个IPO项目,除非你不理性。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的行业上一定要聚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跟我们同事讲,要聚焦、聚焦、聚焦,没有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公司做实。


我们刚才讲了项目挖掘,接着讲讲我们要找到牛人。这个牛人怎么找?以下是我的一些考虑的维度和逻辑。这些东西任何一条都有可能被证伪,因为世事无绝对,但是一个人如果能符合这么多标准,OK的概率很高。


我们先看一个人的成长背景。首先看创业者的家境、他父母的职业,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是怎么形成的,从小的成长环境、父母的影响对一个人三观的确立很重要。第二,看看他有没有兄弟姐妹,你要承认家里两个孩子和一个孩子肯定是不一样的,老大和老二也是不一样的,老大是有统治欲的,他出生的时候没有后面的兄弟,现在有一个要和他抢,他要去管理;老二生下来就知道前面有一个人跟他分东西,他要去腾挪,所以这里就能看到很多问题。


我们要看他的教育及工作背景。首先要看看是否从一个好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毕业。必须承认我们国家的高考制度虽然比较糟糕,但是它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人才的方法,我们承认能够考进北清复交(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的人还是很厉害的。分数考得高,学习能力强。第二,学习好的人一般都是有方法论。做任何事情一定是有方法论的,如果没有方法论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多快好省地做好,一定会做得很辛苦。如果你做什么事情都很辛苦,你也很难把事情做大。第三,从好|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毕业的人有比较好的社交和人脉圈。一个从比较差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毕业和一个从比较好的|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毕业的创业者,去创业,创业园区的大妈对你态度都不一样。另外毕业|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决定了你的同学,决定了你的人脉圈。好|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毕业的同学毕业以后相对会在比较好的岗位上,朋友圈子越好对你的成就帮助就越大。


另外还要相信一点,好|太阳集团电子游戏学校毕业的人本来都有一个稳定的前途,他都能够扔掉这个前途,舍弃这个前途,是多么不容易的,他注定是爱折腾的人。很多事情不折腾没有结果,持续折腾下去可能就是一片天。如果他不爱折腾,他可以踏踏实实在500强公司,从下面慢慢往上做,或者是慢慢做公务员。我们看他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的工作背景。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讲有时候小企业工作背景更好,因为在小企业往往会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他会在不同的岗位上有很多机会去试错。而大企业的工作背景,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创业公司可能比较好,因为他很清楚体系对于公司未来长远的重要性。对这两个东西我们不做绝对论断。


我们会看他创业的历史,我们要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历。因为人的自信心是一定来源于你有多少成功的经历。如果你是连续的loser的话,你绝对不敢去创业,因为你害怕,没有信心。我们希望这个人对成功和失败能够有所总结,因为这是归纳提炼的问题。还有,我们要考验他的自信心、胆量和乐观程度,这些是一个创业者的特质,如果没有的话做不好创业。然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自我约束能力,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体现在一个好的时间管理上。一个好的创业者能够把自己时间管理得很好,他可能不需要秘书都可以把自己的时间排得很满;而且他很自律,他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去干什么事情。有些人每天中午一点半到两点钟必须睡半个小时,能坚持下去也是很厉害;如果每天跑1公里,连续一年能够跑下来这也很厉害的。然后他不能有不良嗜好,比如说赌。这个不是我们常规上打牌的概念,而是真的是去澳门,额头上都冒汗的那种赌,真的是不行,对我们投资来说太不安全了。


我们会考虑创业者对市场的认识,考虑格局,会对业务细节进行把握和关注,我们会很关注他算账的速度和算账模式。其实你去跟创始人讨论的时候,最后一定会讨论到估值的,你要去看他怎么自己对自己估值,他怎么算账,还有他自己算总成本的时候算账的速度。算账速度快的人他一定对自己公司的理解非常好,否则他算不快。他算账的角度是往哪里算,是大了算还是从小了算,这是一个胸怀问题。


当然,还有谈判力。谈判力直接涉及到心理素质问题,比如说有一个创业者,他真的已经没钱了,但是他坐在我对面,拿着一碗泡面在那吃,然后跟我说,好多人在后面抢着要投,你来吧,你要来的话我就分你一点。这个心理素质对创业很重要,因为创业时候肯定很多不如意,如果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坚持不下去。


然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可以看谁跟着他玩,他的追随者能力如何,他们为什么要追随他。如果一个人能够聚到一帮很优秀的人追随他,那么这个人你不用担心,他一定有很大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关注他对人才的把控能力。还有你要去看这个公司员工对老板的服从度,这个公司执行力高不高,一种声音能不能迅速从中央到地方。还有,老板避免不了的给团队划分利益,这是必须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能把脸拉下来,尤其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创业团队里面有前同事、有前同学,如果不能把脸拉下来,不能对同事、同学黑脸的话,会极大限制成长。


所以我们怎么去找牛人,怎么去判断牛人,可用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我们可以正式和非正式的聊天,就是访谈,然后和他一起玩,一起打球,一起打牌,你和他有竞争性,看他想法,看他的反应。第二,光说没用,我们要用尽调业务数据去验证这个聊天的结果是不是对的,光吹不行,所有讲的东西必须都能够在尽调业务数据里得到验证。第三,你要尽可能认识他的同学、朋友、前同事、竞争者、客户、供应商,从他们的角度去了解这个人。还有一种比较简单,就是加他的微信,翻他的微博。你翻他的微信朋友圈,翻两年,你看这个人这两年发什么东西,一个人的朋友圈里发的很多东西很决定一个人的想法。你把时间线拉直的去看才有意义,单看一件一点没有意义,看两年的话意义很大。


那么找到牛人以后,怎么缩短和他的距离,怎么高地吸引一个牛人的信任?简单,有共同的朋友圈。初次大家一开始不认识,然后就说你认识谁,我也认识,你认识谁,我也认识,三个认识以后,距离从100米变成30米。接下来我们再分享一些对朋友的看法,如果有诚心,30米变成20米。要有共同语言但又有各自不具备的能力,有一些事情你懂,我不懂,但也有我懂你不懂的事情,20米变10米。但这些怎么来构建?要求你是在某行业聚焦的才有共同的朋友圈,有共同语言,这是投资能力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倡导聚焦、聚焦再聚焦的原因。


3、项目执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项目执行层面。


首先,怎么做尽调?


我对我团队的要求是——


第一,在尽调方面一定尽可能获取足够的长周期数据。以定增为例。我看一个上市公司是怎么看的?如果它是一个上市七八年的公司的话,我一定会从首发前三年,从招股说明书一路往后看,看到它做定增之前这一年所有财报、所有的综合报告。你只有看一个长的维度,才知道这个公司到底怎么样,因为一个长周期里,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行业潮起潮落,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团队是怎么去应对的,他们是不是一天到晚追热点,是不是一天到晚在忽悠人,今天出什么热门做一个什么?长周期的数据和业务数据结合来看,对一家公司的判断一定会变得比较丰满,而不再是那么骨干。


第二,要尽可能寻求第三方的资料来验证。没办法,不是说我不信任他,只是我们要寻找更有公信力的东西。


第三,一定要尽可能拉长交易周期。我在团队里面坚决反对快速决策。你愿意把几千万交给一个人,你对他的了解难道只需要十天?当然,早期投资或许没关系,天使投资是另外一回事,但到后期不能这样。而且成熟的天使投资也是往往跟创业者认识很多年,他出来创业了,我们了解这个人靠谱,这也不是快速投资决策。快速决策出毛病的概率是极高的,所以尽可能拉长交易周期是正确的。为什么很多公司做C轮、D轮的时候,一开始感觉很好,到后来拖啊拖,它的想法是一样的,我只有把你拉长看才把你看得更清楚。快速决策一定会是导致出问题,坚决反对。


第四,眼见为实,笨方法往往是最好的办法。这次我们做一个项目,我们的同事就在一部机械面前呆着看一个小时,看做多少个产品。传统的东西到底好卖不好卖,我们守在门口看着今天有多少物流车出去就知道了。虽然笨,但是有效,关键是你愿不愿意用这么蠢的办法去做投资。


第五,一定要建立起投资逻辑的闭环。你为什么去买它,你买它什么东西,这个闭环形不成,咱们就放弃,能够形成这个闭环,能够说服多个交易人就干。

接下来的项目执行,就是风控和估值的问题。


关于风控有一点应说明,风险和意外永远是无法穷尽的,所以不要遇到所有的风险都拿到风控来说事,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投资就是投资,一定有不确定性。你们可以去看一本书,叫《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这本书有意思,它里面举了很多风险无法穷尽的例子。其次就是看人,不同的人你要有不同的区别,有些人风险偏好大,有些人本来就很谨慎的。早期项目创业者你怎么去风控?有一点底线,不能出道德风险。中后期项目就一定要强调风控。


此外,架桥资本建立了强制跟投原则,我要求我的同事投每个项目的时候,自己都要出钱跟投,多少不论,看个人能力。可能大家觉得每个项目跟投的金额不大,但是我可以很坦诚的跟大家说,如果每个项目都跟的话,其实是很有压力的,就我个人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我的现金流就是负的。


接着我们讲估值。


估值等于企业价值+流动性溢价+风险偏好。第一个是企业本身价值,第二个得看你在哪个市场,你在A股还是新三板,流动性完全不一样,价完全值不一样。第三点风险偏好,是这个时点上投资者本身的心理承受程度,去年风险偏好很高,敢加杠杆去炒股票,今年相对少了,这是风险偏好导致。


在估值里面还有一些相对的和绝对的概念。相对来讲不同阶段的公司估值肯定不一样,后期公司估值一定是高的。但有时候没法估值,比如新创业公司咋估值?要PE(市盈率)没PE,要PS(市销率)也没有PS, PB(市净率)的B是很小的,根本没有意义。那就要考虑绝对值,就是说创业者干这件事情最起码需要300万到500万,大家商量一下,500万占30%的股份行不行,不行的话那20%行不行,行,能达成一致就OK。但是无论怎么讲,一个企业的估值的核心一定在于你对企业和创始人本身的理解,如果你的理解不足够深刻,你就不敢去做一些相对来讲可能在别人看来比较激进的事。


接下来,就是下单投资。


我们通常开投决会的过程,就是下单的过程。怎么下单?


第一,我们要强调一点,投资一定是有不确定性的,但是我们要投就是这个有限的不确定性。当一个案子放到投委会的时候,我们会去判断不确定性有多大,大的就不干了,有限的一点不确定性则可以去配合。


第二,对于未来,我们不是以证实为目标的,而是以无法证伪为目标的。如果什么事都能证实的就是没风险的,如果是无法证伪的话可以看。另外我们下单的时候要相信自己,而且一定要乐观,未来属于乐观主义者。


最后是投后管理和退出问题。投后管理,我觉得有几个要点。


第一,进去以后一定要把公司治理规则建立起来,否则我没有必要去签投资合同。签合同是告诉你什么事情必须告诉我,要跟我商量,如果在这个地方你出现了问题,那我就来修理你,这是规矩问题。


在规则建立以后,是一个持续、有效的数据跟踪的问题。按照协议,该拿出的数据一定要拿出来,用来看这个公司的走向是不是和投资时的预期一样。数据一定会出现偏差,除非你很幸运,你想看到的每一个节点都会看到的情况,一般很少。


第三,我们要和管理层沟通,但是我强调的是频度适当的管理层沟通,不要老是去烦别人,他也有他的事,你也有你的事,各人做好各人的事。


沟通的时候是干什么?一是资源的分享,我们也会有整合的资源,特别在你聚焦行业以后,你会对他有所帮助,每个人的能力范围都是有限的。二是经验的分享,这往往是跨行业的分享,不是本行业的分享。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把我们在各个地方看到的经验资源分享给创业者。三更多的是倾听和建议,而不是随意使用你的决策权,不要去随意使用一票否决权,虽然我们有,但我们不要轻易用。为什么?你相信他,他对行业的理解应该比你深刻,否则你们俩应该换位置,你替他去干。这个权利要有,但不要轻易去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特别在前途不明朗的时候,你无法证伪的时候,你应该相信你看中的人,而不是选择相信外面的东西。


我们再讲一讲退出。


一个是不同阶段的项目的退出方式,现在越来越多了。首先,早期项目我们还是比较坚持边打边撤的做法,也不用把所有的筹码放到最后一个兑现,能够早一点兑现、分散风险是好事。

第二,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做一些退出渠道的预测,这是对退出渠道锁定的问题。


第三,IPO解禁以后,退出时机的选择问题,这个事情对于机构来讲其实是蛮痛苦,因为IPO解禁以后,股票卖与不卖永远是一半对一半错的。我的理解是,我们首先要按规则办事。什么叫规则?IPO相关规则里面说了我们的股票什么时候解禁,什么时候可以卖。


投资人的自我修养


最后,我再讲讲我对我们团队的想法,一个投资人自我修养问题。


首先,任何人,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必须要认清楚自己的局限,一定会有的,你不是全能的。尤其我们这样的机构,要一个搭建多样化的团队,各种各样的人可以冲击你的想法。


第二,我强调的是每个人一定是要有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的同事对我的观点有时候极不认同,没关系,我们不要求任何人盲从大咖或者大机构,因为大咖和大机构也是大概率正确,所以你如果盲从的话,正好你跟丢了呢,那你就错了。而且我们投资一定要求是质疑和求证的模式,要敢于去质疑,不要管谁说的,你先不信,把东西拿出来看,看了就信了。


第三,要去清晰的辨识趋势和热点。什么是热点,什么是趋势?往往先有趋势再有热点。另外,我们希望培养定力,我希望我们的同事,要出钱买记性,就是你一定要花钱投资,只有输了钱才会有切肤之痛,才会记住以前我在这个地方摔倒过。否则你看一百遍别人的经历对你仍然没有任何作用,但是你输了钱了下一次你就警醒了。


还有牢记常识,不要被一些虚幻的东西所遮掩,一定要牢记常识。还有,思维定势的突破,这一点我强调大家应该广泛阅读,看各种各样的书,看书越多越好。一个是可能改变你思维的想法,另一点是迅速拉近你跟人家的距离,增加你吹牛逼的资本。你出去认识一个人,你们音乐也可以讲,美术也可以讲,但其实你知道的东西就是三本书。这样可以拉是近距离的。


我们还希望个人视野要扩张,要多看企业,多出国。你要承认在产业发展史上,老外比我们走在前面,你今天可以看到很多东西老外都经过了,只不过周期拉短,可能5年就在中国出现而不是20年才在中国出现。你去国外多看,对你在国内做投资一定是有帮助的。还有就是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尤其是行业的投资人脉。还有就是要强调对自我价值实现的理解,做投资的人一定要清楚,特别是做PE、VC的人,你从事的是一个长跑,你赚不到快钱,一个基金下去就是5+2,还要跟投,你又不能保证你每一个分析都是正确的,你现金回流一定是比较慢的,等你全部回流以后,新的资金又要投资下去。所以这是个慢慢来的过程,十年、二十年以后你才能实现所谓财富自由,现在的90后要实现财务自由,没有那么快,除了特别厉害的创业者以外。


另外是一个小贴士,就是做投资的时候,大家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早期项目成败。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对早期项目,你要判断这个人行不行。这个事成立不成立一定和你经验有关,比如说以前你做过这个事,觉得这样做肯定不行的,你是或许是对的,但很有可能你就错过这个人。所以对早期项目,我们强调一点,你要判断这个人值不值,一个成功的人怎么都能折腾出来东西。第二,走心,天下没有不能错过的投资。没关系,ICQ要是把QQ卖掉了,它肯定后悔。在行动上我们怎么做?风口很热闹,但是人多的地方我们还是要少去;如果某件事大妈都去搞了,我们就去休息。

最后一句话,知易行难。与各位共勉。谢谢!



   

   

   


XML 地图